周姓主要源自:姬姓。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4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姓氏源流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
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周姓古代名人
周仁
西汉,官员周勃
西汉,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周亮工
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今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周亚夫
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名将周勃次子。周昌
秦,(今属江苏沛县)。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瑜
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安徽庐江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周处
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周允元
武周,豫州安城人,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武周时期官至宰相周兴
武周,雍州长安(今西安)人,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周昉
京兆(今西安)人,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周文矩
南唐,句容(今属江苏省)人,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周越
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周敦颐
著名哲学家,湖南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周邦彦
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周德清
著名音韵学家,江西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周培公
湖北荆门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周文育
南北朝,原名项猛奴,陈朝将领周摇
隋朝,鲜卑族,隋朝官员周必大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庐陵(今吉安)人。“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周忱
明朝,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文襄”。。周逢时
清朝,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武进士。周姓近代名人
周树人
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著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周作人
绍兴人,鲁迅二弟。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建人
绍兴人,鲁迅三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有同名传记。周信芳
江苏清江浦人(今淮安清浦人),我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周恩来
祖籍绍兴,生于淮安,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及核心领导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