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主要源自:曹姓、子姓、姬姓、祁姓。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朱姓人口分布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当代朱姓人口分布频率,苏皖浙赣、山东南端、鄂湘东部、福建北部、广东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贵州西南部、内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区最高可达2.4%,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45.5%的朱姓人群。在山东大部、河南、鄂陕甘大部、宁夏、川贵大部、重庆、广西、湖南西部、广东西部和东端、海南、福建南部、台湾、青海东部、新疆东北、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东部、京津、黑吉辽,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1.3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十面积的46%,居住了大约52%的朱姓人群。
朱姓古代名人
朱襄氏
三皇时代,?,今河南商丘,三皇之一的炎帝。朱治
三国时期,156年―224年,今浙江安吉,东吴将领。朱敬则
唐朝,635年-?,今河南永城,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朱温
后梁,852年-912年,今安徽砀山,后梁开国皇帝。朱肱
北宋,1050年-1125年,今浙江湖州,医学家,作品有《南阳活人书》等。朱熹
南宋,1130年-1200年,今江西婺源,理学家,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朱淑贞
南宋,约1135年-约1180年,今安徽歙县,女诗人,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朱思本
元代,1273年-?,今江西抚州,地理学家。朱德润
元代,1294年—1365年,今河南商丘,画家、诗人。朱元璋
明朝,1328年-1398年,今安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彝尊
清朝,1629年-1709年,今浙江嘉兴,词人、学者、藏书家,开创浙西词。朱虎
帝舜之臣。朱亥
信陵君魏無忌之門客侯嬴之友,職業為屠戶。以四十斤鐵椎,椎殺大將晉鄙。朱英
春申君黃歇之門客,觀津人。朱房
秦末,陳勝之部下,官中正,主司群臣。朱鸡石
秦末,項梁之部將,符離人。朱家
西汉,魯人,地方大俠,與郭解齊名。曾救援季布,後為漢郎中。朱建
西汉,楚人,受封為平原君。曾經擔任淮南王黥布國相。朱买臣
西汉,漢武帝時大臣,會稽人。朱普
西汉,九江人,為五經博士,習歐陽尚書,傳章句四十萬言於弟子桓榮。朱弟
东汉,長安城少年,與漢軍呼應,起兵攻擊王莽。朱鮪
东汉,更始帝封為大司馬。朱浮
东汉,光武帝部將,沛國蕭人,後為大司空。朱祐
东汉,光武帝部將,南陽宛人,受封建義大將軍。朱暉
东汉,漢明帝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府掾,南陽宛人。朱勃
东汉,扶風人,大將馬援之故友。朱酺
东汉,漢章帝時益州刺史。朱徽
东汉,漢和帝時曾行度遼將軍事。朱濟
东汉,鄧太后時任尚書郎。朱寵
东汉,漢順帝時太尉。朱伥
东汉,漢順帝時司徒。朱山
东汉,河東人,曾為三署郎官之一,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舉為茂才四行。。朱穆
东汉,漢桓帝時尚書。朱祇
东汉,漢桓帝時敦煌太守趙咨故吏。朱盖
东汉,桂陽人,漢桓帝時聚眾起義,稱荊州兵。朱達
东汉,九真郡居風縣人,漢桓帝時與蠻夷抗暴起義。朱震
东汉,陳留人,漢靈帝太傅陳蕃故友,為之收屍。朱宇
东汉,沛人,司隸校尉,黨錮士人八俊之一。朱楷
东汉,與黨錮士人張檢同鄉,被捏造為八及之一。朱並
东汉,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告發同鄉黨人。朱零
东汉,漢靈帝時汝南太守宗資之書佐,因維護黨人范滂受到捶撻。朱禹
东汉,漢靈帝時小黃門之一。朱瑀
东汉,漢靈帝時長樂五官史,盜發車騎將軍竇武奏章,後受封華容侯。朱龜
东汉,漢靈帝時御史中丞,受命討伐西南夷。朱苗
东汉,漢靈帝時將軍,皇后異父同母兄、大將軍何進之父的繼子,後改姓為何苗。朱雋
东汉,漢獻帝時太尉。曾和皇甫嵩,盧植一同討伐黃巾賊。朱皓
东汉,漢獻帝時豫章太守,為笮融所殺。朱展
东汉,漢獻帝時侍中。朱勔
宋代,大臣,因「花石綱」曾引起方臘之亂朱淑真
宋代,女詞人。朱丹溪
元代,醫學家。朱世杰
元代,数学家。朱升
元代,學者。朱姓近代名人
朱自清
中华民国,1898年-1948年,江苏东海,作家、散文家。朱家骅
中华民国,1893年-1963年,浙江湖州,科学家、政治家,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