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姓主要源自:姬姓、姞姓。
羊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祁盈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清朝四川三台羊国材所撰《羊氏族谱序》中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盈的后代受封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范村),以羊舌为氏,春秋末年改为羊氏。“粤稽吾(羊)族,肇开于姬姓,受氏于羊舌,发祥于山西,盛衍于东鲁。”
在历史文献《羊氏魁公六修宗谱·本姓源流》中记称:“余羊氏系出姬姓,开自黄帝。”可知羊氏的远根在于桥山之巅,羊氏的远源在于姬水之畔。
羊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羊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为氏。
西周时期,周王朝有专门掌管马和羊的官职。其中管羊的小吏称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官称为姓氏,称羊氏,世代相传至今。
羊姓起源三
源于姞姓,出自黄帝后裔,属于以改姓为氏。
历史上有一支羊氏,为姞姓所改。姞姓亦为黄帝之后,后易姓为羊氏。
该支羊氏由姞姓易为羊氏的原因失考,其谱书中亦语焉不详,但以羊氏世代相传至今,望族居泰山(今山东泰安)、京兆(今陕西西安)。
羊姓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上记载,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著名学者,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 “公羊”二字为姓氏,称公羊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羊氏者。
羊姓起源五
源于古羌族,出自春秋时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在今甘肃境内,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后裔。
在典籍《说文解字·羊部》中记载:“羌,西戎,羊种也。”指明古羌族人的祖先为古中原西部的羊种人,也即以羊为图腾的民族。古羌族人从殷商王朝时期起,便以牧羊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两字合成,乃是一养羊而获利的游牧民族,故后裔有的便以羊为氏。
羊姓起源六
源于夷族,出自汉朝时期零陵夷,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东汉时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为古淮夷民族的一个分支,被称为“零陵蛮人”,其族中就有以牧羊职业按汉姓称为羊氏者,是后来少数民族瑶族的主要先民。
羊姓起源七
源于改姓,出自宋朝名族三槐堂王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宋朝名族三槐堂王姓一支也曾改姓羊氏。
据清朝王先谦所撰《平江王氏谱序》中记载:北宋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质,曾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居平江县(今湖南平江)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后裔因留居于此。
羊姓起源八
源于女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女真族中有以羊为氏者。
据学者张鸿翔在《明朝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记载:明朝有二羊哈,一为海西考郎兀卫女真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内附,授三万卫指挥佥事,故后其子羊莽汉嗣;另一人亦为女真人,归化明朝后,官至广宁卫都指挥佥事,故后子羊守忠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袭封指挥使。他们的后裔子孙,皆以汉姓羊氏世代相传。
羊姓起源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藏族、满族、白族、彝族、傣族、黎族、东乡族、蒙古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羊氏族人分布,多以古代部落图腾崇拜的遗风,汉化为羊氏,历史皆非常悠久。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羊姓起源十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羊舌突,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晋献公时封为羊舌大夫,子孙称羊舌氏。羊舌突有五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羊舌赤,字伯华,二儿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晋国贤臣。春秋后期,羊舌氏被其他晋卿攻灭,有子孙逃在国外,改姓羊,称羊氏。
得姓始祖
羊舌突。羊舌氏出于姬姓,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在晋献公(?—前651年)时被封为羊舌邑(在现在的山西省洪洞、沁县一带)大夫,世称羊舌大夫、羊舌突,他的子孙即以邑名羊舌为姓,称羊舌氏。春秋末(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被其他晋卿攻灭,其子孙有的逃在国外,而改姓羊,称为羊氏。故羊舌氏后人奉羊舌突为的得姓始祖。
羊姓古代名人
羊祉
南北朝北魏,后魏光禄大夫,是晋代散骑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孙,羊琇以后,世代为卿相。羊侃
南北朝,梁代侍中军师将军,其父羊祉曾假办节龙骧将军,所以有楹联云羊欣
南朝,南朝宋书法家,泰山南城人,他曾向王献之学习书法。梁朝著名史学家沈约称他“善隶书,献之之后,可以独步。”羊侵
汉朝,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其子儒,桓帝时为太常。羊续
东汉(141—189),字举祖,东汉灵帝时名臣,历官南阳太守,为政清廉,其悬鱼拒贿被传为佳话。成语“羊续悬鱼”脍炙人口,清廉佳话久盛不衰。汉时,羊续出任南阳太守,将属下进献的鱼悬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诗人徐积吟赞羊陟
汉末,在任冀州刺史,惩治贪官污吏,治内肃然,为汉末清流领袖,也因生活俭朴,被士人敬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羊祜
西晋(221—278),羊祜,字叔子,青州泰山人,西晋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官至尚书右仆射。他参与平吴的军政策划。在都督荆州期间,甚得远近民望。平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东吴守将陆抗对峙,却能讲信修德,以怀柔吴人。他归还所获越境内的猎物,甚至送药与对方守将陆抗,获得“岂有鸩人羊叔子”,的美名。他坐镇襄阳十年,大开屯田,广储军粮,倾力做足伐吴的准备,然后入朝陈伐吴大计,并举荐杜预以自代,此后杜预大造楼船一举伐吴成功。羊祜病逝时,远近百姓尽皆号恸,吴国守边将士亦为之泣下。他在镇守襄阳时,常登岗山,卒后,人们于该处建庙竖碑,望其碑者无不流泪,人称“堕泪碑”,又称“羊碑”。“羊碑”一词,至今仍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誉。羊昙
东晋,东晋名士,泰山人,大臣谢安的外甥。淝水之战时,谢安使侄子谢玄以八万精兵,大破前秦大军九十万,天下震动。谢安死后,羊昙辍乐多年,郁郁寡欢,终生不再经过西州路。一天,羊昙饮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觉信马由缰经过某地,觉得似曾相识。问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门。羊昙感触前尘,伤感悲恸不已,一面以马鞭叩敲门扉,一面口诵曹植诗句“生存华屋处,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诚而采入史述,羊昙因此而名重一时。此后,“西州感旧”便成为人们怀念逝者之代称。羊献容
晋朝,前赵晋惠帝皇后,洛阳陷落后,没于刘曜,立为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朝代皆为皇后的女性。生三子,皆有能名。羊公
汉朝,汉代名人,曾设义浆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饮迄,从怀中掏出一升石子,对羊公说羊角哀
春秋,春秋时燕国人,与同邑左伯桃为友,闻得楚国国王招贤纳士,两人便结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时节,雨雪交加,饥寒难奈。左伯桃预感两人如此饥冻必死无疑,决意牺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脱下寒衣并粮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继续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冻饥死于空树之中。羊角哀历尽艰辛到达楚国,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专程重访当年分手故地,启树找到左伯桃尸体,厚礼殡葬之后,随即自杀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贪图功名而弃患难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说《今古奇观》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叙述情节有所虚构,但证之古籍并非纯属空穴来风,《中国人名大词典》即有羊、左两人事迹列入条目。羊舌赤
春秋,春秋时晋国中军尉,羊舌突的长子。时称他“铜鞮伯华”。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即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羊舌肸
春秋,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议多闻,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羊璿之
南朝,南朝宋国泰山人,与荀雍、何长瑜、谢惠连为谢灵运四友,常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名噪一时。羊可立
明朝,明代官吏,河南汝阳人。字子豫,号崧原。曾制定《盐法条例》,官至太常卿。后为权贵忌恨,贬大理评事。死后祀入乡贤祠。著有《濯缨亭集》、《中台三疏》、《筠州诗卷》、《瑞阳日记》、《羊氏家乘》等传世。羊徽瑜
为司马师之妻;羊氏(平阳乡君)与其夫王肃所生之女,为司马昭之妻、司马炎之母。在司马氏集团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马之功。及晋立,羊氏“宠遇甚厚”。©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