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起源

杜姓主要源自:祁姓、姜姓。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於杜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建國於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虞,乃遷唐氏於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

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出自姜姓,神農氏的後代。相傳在商朝時已經有杜國,是神農氏的後裔後土的子孫,以杜樹為神樹,故稱杜,杜古國在今陝西長安東北。商末周國興起,杜人歸順于周。史書上沒有留下姜姓杜氏後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進祁姓杜氏之中。

杜康後人。在《世本》中 有“杜康作酒”的記載,並注為“黃帝時人”。《酒誥》也記載到:“酒之所興,肇自上皇。”這說明黃帝時期已有杜姓。傳說杜康是黃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黃帝所居之地“軒轅丘”,在今河南新鄭。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國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說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遠,杜康以後的世系缺乏文字記載。

杜姓分布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7)表明: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杜姓名人

杜姓古代名人

杜康

相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伯

西周,为西周初杜地的领主,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

周朝,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

杜仓

战国,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杜周

西汉,南阳杜衍人。御史大夫中丞,赐谥曰荒侯.西汉著名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

杜延年

西汉,南阳杜衍人。西汉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御史大夫建平侯。谥号敬侯。

杜子春

西汉(前30-58),河南缑氏人。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

杜度

东汉,京兆杜陵人。即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改称杜度。东汉著名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

杜诗

东汉(?-38),河内汲县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曾创造水排,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

杜林

东汉(?-47),扶风茂陵人。东汉大臣、学者。杜林在汉光武帝时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称为任职相。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

杜乔

东汉(?—147),河内林虑人。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光禄勋官至太尉。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

杜密

东汉(?-169),颍川阳城人。东汉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杜畿

三国(163-224),京兆杜陵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杜恕

三国(198-252),京兆杜陵人。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

杜预

西晋(222-285),京兆杜陵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夔

三国,河南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杜育

西晋(?-311),襄城邓陵人,杜袭之孙。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杜之伟

南朝(508—559),吴郡钱塘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

杜稜

南朝(?-580),南朝钱塘人。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杜稜

唐朝,新城人。唐朝,司马,润州刺史。杜稜有三子:杜建思、杜建孚、杜建徽,后均佐吴越以功名显。

杜光庭

唐末五代(850-933),处州缙云人。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重威

五代后晋(?-948),朔州人。五代后晋大臣。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杜晓

五代后梁,京兆杜陵人。五代后梁大臣,右仆射。祖父杜审权与父杜让能皆为唐代宰相。三世为相。

杜建徽

五代(864—950),五代新城人。杜稜幼子。南唐左丞相,封郧国公。赠太师,谥威烈。

杜昌业

南唐,南唐翊圣功臣

杜镐

宋朝,常州无锡人。宋朝礼部侍郎。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安世

北宋,京兆人。北宋词人。

杜衍

北宋(978-1057),越州山阴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封祁国公,谥正献。

杜默

北宋(1021-1089),濮州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诗》赠别杜默,诗称“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词,师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

杜充

两宋(?-1141),相州人。两宋大臣、宰相。

杜绾

北宋,越州山阴人。杜衍孙,北宋矿物岩石学家,著有《云林石谱》。

杜范

南宋(1182-1245),台州黄岩人。南宋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杜杲

南宋(1173-1248),邵武城关人人。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杜仁杰

元朝(1201-1282),济南长清,人。元代散曲家。

杜道坚

宋末元初(1237-1318),当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

杜可用

元初,今江西都昌人。元初农民起义首领。

杜琼

明朝(1396-1474),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书画家、诗人。

杜堇

明朝,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濬

清初(1611-1687),黄冈人。清初诗人。

杜立德

(?-1691),今天津宁河县宁河镇人。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师。

杜受田

清朝(1788-1852),山东滨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杜翰

晚清(1806-1866),山东滨县人。晚清大臣,帝师杜受田长子。军机大臣。赞襄政务大臣。

杜庭璞

(1852-?),山东滨县人。杜翰之子。刑部湖广司主事

杜文秀

清朝(1823-1872),云南永昌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

杜常立

清末民初,河南新乡人。清末民初宜阳县知事,固始县知事,彰德县长.

杜心五

清末民初(1869-1953),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

杜笃

东汉,文人。

杜锡

西晋,杜预之子,西晋尚书左丞。

杜乂

西晋,杜锡之子,西晋丹阳丞,著名美男子。

杜陵阳

晋朝,杜乂之女,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

杜红儿

唐末,官妓,能歌善舞,罗虯以《示红儿诗》貽之。

杜高智

越战时期,南越陆军将领,在战争期间以军事指挥能力和强硬风格著称。

杜三策

明朝,生卒年不详,字毅斋,山东东平府三旺人。天启二年三甲进士,官至户科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杜姓近代名人

杜亚泉

(1873-1933),会稽伧塘人。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

杜月笙

(1888-1951),上海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

字母d开头的姓氏
热门文创IP推荐

©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