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起源

邓姓主要源自:曼姓。

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称邓国(河南邓县),属于以国名为氏。《贵姓何来》关于邓姓的解释:“邓氏出自曼姓,是以国名为氏的。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邓姓分布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九百一十万左右(截至2015),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7%左右,并以四川、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江西、台湾等省最多。

邓姓名人

邓姓古代名人

邓九公

名将,原为殷商三山塘关总兵,曾领兵讨伐过西周,后来因为不满商纣王暴政投靠西周,为西周开国功臣,死后封神青龙星,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邓家门村祖神庙有其画像,被当地邓姓尊为祖神。

邓通

蜀郡南安(今属四川省),商人,西汉时蜀中以邓氏钱遍天下而闻名,为邓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邓禹

南阳(今河南新野),名将,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二十八将之首,为邓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邓芝

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名将,邓禹的后裔。蜀国大将军。他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分明,善恤卒伍,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洁的军事将领。为邓氏家族第五十三世祖。

邓艾

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邓攸

东晋,平阳(今山西省襄汾),大臣,晋元帝时南迁前后声誉卓著的名臣。

邓牧

元代,钱塘(今浙江杭州),思想家,自称“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释、道三教正宗,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

邓子龙

明代,丰城(今属江西省),名将,抗倭名将,1598年援朝抗倭,战死釜山南海。

邓韍

江苏省常熟,学者,字文度,号梓堂,工山水,能诗文,好宋儒书,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邓世昌

清末,广东省番禺,名将,海军名将、爱国将领,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率致远舰奋勇作战,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邓廷桢

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名将,历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曾率军阻击英舰于厦门,著有《双砚斋诗钞》。

邓曼

楚文王母

邓晨

漢,光武帝姐夫。

邓绥

東漢,和帝皇后。

邓猛女

東漢,桓帝繼后,後被廢。

邓扬

三國,魏國名士。

邓忠

三国,魏国将領,鄧艾之子。

邓析

春秋末,思想家,郑国人。

邓石如

清朝,篆刻家、书法家。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篆刻圆转苍劲,世称“邓派”,也称“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邓符协

宋朝,江西吉水人,宋神宗進士。香港新界五大氏族新界鄧氏祖先。

邓愈

明朝,开国名将,淮安路虹县龙宿里(今安徽泗县大路口乡)人,封卫国公,宁河王。

邓姓近代名人

邓荫南

“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惶顾,老而弥贞“。1929年1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遗着编入《荫南文存》,

字母d开头的姓氏
热门文创IP推荐

©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