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姓起源

喻姓主要源自:姬姓。

喻,拼音Yù,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姓氏之一,百家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早在唐、宋时期撰写的百家姓氏一书中,喻姓就收入其中。据史书记载,喻姓起源于黄河流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原一带,喻猛为我始祖。喻姓总人口不足一百万。

喻的本义是告知,意同谕。它作为一个姓氏出现于西汉时期,由姬姓演变而成。

其一,喻姓出自姬姓。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姬友封于郑,后立族为喻氏,历秦、汉。至汉景帝时,为避皇权使喻之字讳,改喻为谕,谕猛后裔又恢复为喻,所以喻姓始袓为喻猛。姬姓喻氏的历史有1800多年。

其二,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俞的后代相传姓俞。宋建炎年间,俞氏一族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赐姓为喻,后裔称喻氏,至今收集的全国喻氏谱书上并未记载,该支随历史的长河,融入喻猛一支。

喻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十分罕见。西汉惠帝时,吕后侄子吕佗(一作吕他)封俞侯,其后改姓喻。晋朝曲阜令喻归本姓谕。当今西南地区的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汉族喻姓外流形成。

当代喻姓人口约81万,在我国姓氏中排第247位。喻姓在全国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二省,约占喻姓总人口的53%。其他多分布于重庆、贵州、四川、江西4省市,占全国喻姓的29%。湖南居住了喻姓总人口的30%,为喻姓第一大省。

来源於《中华喻氏通谱》,中华喻氏文化展览馆

喻姓分布

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来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人口约七十一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45%左右。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王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王,江夏王,南昌王。

喻姓名人

喻姓古代名人

喻猛

东汉,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喻合

晋朝,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喻药

南朝,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喻药本为南昌人,后迁徙到严州。喻药的第十六世孙喻樗为南宋著名学者,被皇帝赐姓为喻。

喻凫

唐朝,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喻皓

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喻樗

南宋,字子才号湍石。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喻侃

南宋,字伯经。婺州义乌香山人。义乌著名文人喻良弼之侄。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勤政,然仕途坎坷。致仕后,闭门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喻侃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泽厚绵长。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绍兴二十七年进上第后的六十年间,一门六进士,成为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荣耀。

喻时

明朝,光山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喻昌

清朝,字嘉言,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时年80岁,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喻汝砺

宋朝,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

喻惠洪

宋朝,一名德洪字觉范。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著名诗僧,俗姓喻。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喻茂坚

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喻姓近代名人

喻培伦

(1886-1911),字云纪,四川省内江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及千叶医学校。1908年夏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钻研化学,研制炸弹,并与黄复生、黎仲实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宣统元年)8月到汉口,谋炸端方,未果。后赴北京,设守真照相馆为机关,于次年3月31日夜在什刹海甘水桥下安置大型炸弹,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被发觉,复走日本。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炸破督署后墙,攻入督署,再攻督练公所,一路奋勇当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宁死不屈,遂被清廷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5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字母y开头的姓氏
热门文创IP推荐

©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