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姓起源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

梅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湖北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梅姓分布

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梅姓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东部、赣闽北部、湖南东北部、云南、贵州大部、广西西端、四川西南、重庆南端、黑龙江东部,分布率大约为0.12%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3.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了大约66%的梅姓人群。在赣闽中部、湖南北部、贵州东部、广西中西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部、鲁皖苏交界地区、黑龙江西部、吉林东北、辽宁南端,梅姓在人群中分布率大约在0.08-0.1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5%,居住了大约13%的梅姓人群。

梅姓名人

梅姓古代名人

梅鋗

汉朝,越王勾踐後代,漢朝名將,封為「台侯」。

梅尧臣

北宋,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梅殷

明朝,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靖難之役人物。

梅执礼

北宋,浦江通化(今属兰溪梅)抗金民族英雄崇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梅询

北宋,宣城官员太常丞、三司户部判官

梅之焕

明代,麻城诗人、官员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梅月

明代,普定卫(今安顺)官员有“梅月双清之谣”之说

梅鼎祚

明代,宣城曲作家有《青泥莲花记》、《宛雅》等

梅清

清代,宣城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

梅庚

清代,宣城画家、诗人有《南雅集》、《知我录》等

梅成

清代,宣城大臣、天文数学家官至左都御史

梅文鼎

清代,宣城数学家、天文学家著作主要有《平三角举要》等

梅朗中

清代,宣城画家有《书带园集》

梅曾亮

清代,上元(今南京)官员、古文学家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姓近代名人

梅貽琦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梅志

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胡風的夫人。

梅龚彬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梅汝璈

中國法學家,二戰公審日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之中國代表法官。

梅贻琦

民国,天津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

字母m开头的姓氏
热门文创IP推荐

©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