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起源

班姓主要源自:芈姓、子姓、姬姓。

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极盛于两汉魏晋,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班姓部分出自芈姓。部分是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秦国灭楚国后,若敖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等),因为班姓,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为虎的身上有斑纹,他的后代于是就用“斑”作为他们的姓氏。因为“班”和“斑”通用,后来就改成“班”了。

渊源(1)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 秦国灭楚国后,其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因为班姓 。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

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3)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秦国灭楚国后,其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因为班姓。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4)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

公输班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

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部分得姓始祖

斗班、阙班、回回舍班等

班姓分布

河北:石家庄,承德,邯郸,廊坊,唐山,保定,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山海关,武安,三河,沧州,涿州,广平,大名;

山西:太原,忻州,定襄,原平,大同,阳泉,长治,霍州,朔州,代县,临汾,浑源,岢岚;

陕西:西安,府谷,榆林,镇安;

甘肃:兰州,天水,白银,庆阳,平凉,张掖,秦安;

宁夏:银川;

新疆:乌鲁木齐,伊犁,阿克苏,博乐,石河子,哈密,乌苏;

山东:济南,青岛,淄博,聊城,冠县,德州,临沂,平邑,日照,莒县,莒南,荷泽,惠民,枣庄,蓬莱,东营,滕州,微山,莱州,临沭、济宁、嘉祥;

河南:郑州,洛阳,开封,商丘,新乡,南阳,驻马店,周口,焦作,濮阳,夏邑,清丰,永城,宜阳,上蔡,杞县,原阳;

安徽:合肥,肥西,砀山,蚌埠,淮南,宿州,阜阳,颖上,六安,黄山,铜陵,巢湖,宣城,池州,滁州,马鞍山,芜湖,霍邱,舒城,无为;

江苏:徐州,扬州,盐城,连云港,昆山,兴化,赣榆,泗阳,;

浙江:宁波,温州,嘉兴,台州,金华;

江西:赣州,南昌,吉安;

广东:清远,开平,连南;

广西:百色,河池,柳州,桂平,贺州,防城港,钦州,金田,田东,来宾,北海;

云南:楚雄,昭通,文山,富宁;

贵州:贵阳,遵义,兴义,黔南,安顺,毕节,开阳,罗甸,望谟,紫云,清镇,惠水,息烽,修文,;

湖北:潜江;

湖南:娄底,常德,怀化;

四川:成都,攀枝花,泸州;

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黑河,齐齐哈尔,肇州,肇东,绥化,依兰,嫩江,龙江;

吉林:长春,吉林,松原,通化,白城,蛟河,扶余,敦化,白山;

辽宁:沈阳,大连,营口,大石桥,铁岭,鞍山,丹东,抚顺,海城,锦州,盘锦,朝阳,建平;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鄂尔多斯,集宁,巴彦淖尔市,锡林浩特,呼伦贝尔;

班姓名人

班姓古代名人

班彪

东汉,字叔皮,扶风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的兴起。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许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卒于官,终年51岁。

班固

东汉,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经历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建初四年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四年,帝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宪,班固也被洛阳令捕入狱,永元四年死于监狱之中。终年60岁。

班超

东汉,字仲升。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东汉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校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领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余城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实现了他的愿望。年老后,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70岁。

班昭

汉朝,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详)。

班懿

已知最早记载的班氏第一人。

班孺

侠士

班长

汉朝,任汉朝上太守,

班回

汉朝,任汉朝长子令,班况之父。

班況

班彪的祖父。

字母b开头的姓氏
热门文创IP推荐

©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