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
侯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起源二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侯姓起源三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
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侯姓起源四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起源五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当代侯姓的人口已达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四川、山东、黑龙江,这七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6%。河南居住了侯姓总人口的12%,为侯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湘粤、东北地区三块高比率侯姓区域。侯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侯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在豫晋陕、冀京津、辽吉、宁蒙黑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渝黔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鄂湘大部、粤桂北部、云南南端,侯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有的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5%,居住了大约67.6%的侯姓人群。在蒙黑北端、山东东南、皖苏中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闽粤交界地、广东南部、广西中部、云南中部、渝黔西部、四川、甘宁南部,侯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2%~o.3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3.7%的侯姓人群。
侯姓古代名人
侯嬴
战国,魏国,门客,信陵君(魏公子无忌)门人,曾献计信陵君,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侯霸
东汉,河南郡密县(今河南新密),官吏,历任太子舍人、南阳郡随县县宰、执法刺奸、淮平郡太守、尚书令、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赖器重,对东汉初年的政权建设多有建树。侯谨
东汉,敦煌,文人,曾作《矫世论》,《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侯白
隋朝,魏郡临漳(今属河北),幽默家,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侯君集
唐朝,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官吏,唐朝名将,封陈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道华
唐朝,芮城,文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侯叔献
宋朝,抚州宣黄,官吏,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侯友彰
宋朝,潭州衡山,官吏,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临武尉,改桂林丞。廉谨俭约,取与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侯恂
明朝,河南商丘,官吏,万历进士,曾任兵部侍郎等职。侯方域
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文人,擅长古文与写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侯芝
清朝,江苏上元,文学家,她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侯姓近代名人
侯外庐
1903~1987,山西平遥,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喜瑞
1896~1983,北京,京剧演员,擅演《丁甲山》、《阳平关》、《闹江州》、《法门寺》等侯德榜
1890~1974,福建候官(今福州台江),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封
1900~1980,河北高阳,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侯宝林
1917~1993,天津,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界开创性的一代宗师。© 2011 - 2025 5snow.com
苏ICP备2021042322号-4